张燕 筝演奏家,教育家
其表现力丰富,技术全面,并能借鉴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古筝演奏技巧。她所演奏的古曲柔润古朴,现代曲则刚健有力,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曾把《浏阳河》、《草原小姐妹》等改编成古筝曲。创作了筝独奏曲《东海渔歌》,并多次出国访问,后移居海外。

[caption id="attachment_192" align="alignright" width="150" caption="张燕"]张燕[/caption]

原 名 张燕燕
江苏 无锡人
生於1945年4月21日
瘁於1996年8月13日上午9时於美国旧金山
张燕英年早逝,享年51岁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北京东方歌舞团古筝演奏家(1978-1983年)
中央音乐学院兼职教授(1979-1983年)
美国太平洋古筝乐团创始人兼团长(1984-1994年)
台北国立艺术专科学院古筝教授(1991-1993年)
台北文化大学国乐科古筝教授(1993-1995年)

1950年 张燕在上海四川北路第一小学读小学。

1956年 张燕11岁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主修钢琴专业。

1959年 14岁的张燕以优异成绩直升上海音乐学院高中。这年张燕和周恩来总理有过一次30分钟的交谈。这次交谈,使张燕选定了古筝专业,周恩来总理的“要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期望,使她选定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条路。张燕转入民族器乐系,主修古筝,师从王巽之先生。在王巽之的指导下,她很快就在古筝领域脱颖而出,她是公认的杰出古筝演奏家。张燕那一届,上海音乐学附属中学的高中要读4年。

1963年 张燕又以优秀成绩升入上海音乐学院大学部。期间,张燕又跟随外聘潮州筝郭鹰老师系统的学习了潮州筝乐。

1968年 张燕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

1971年 张燕被借调到上海歌剧院民族乐队工作。当时,正值文革期间,上海音乐学院的五届毕业生连同附中同学共计六百多人,全部属于待分配。文革在校期间,张燕选修了竖琴。

1972年 她和刘起超一起创作了 “浏阳河”,“草原小姐妹”。时值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上海访问,张燕为其演奏了 “浏阳河”,这是此首筝曲的第一次面世。

这首作品,在当时社会上,院校里的古筝曲教材里,还没有类似借用竖琴技巧的筝曲,而当时张燕已把竖琴当作副课学了两年了。她向谢哲芝学习,把从竖琴里学到的技法用在古筝上,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技巧,这是她首次借用西方技术於古筝上。

这里摘取了 “浏阳河”古筝曲的最后两段来作分折。在第一段里主旋律采用 “双手大指推弦琶音”的奏法 ,其余食指,中指加左手流水般的拨进,内在的节奏感,收放自如,非常潇洒。结尾部,几个连串的琶音合弦,衬托了 “浏阳河”的最后一段主旋律,左手运用了古筝最常用的 “括弦”,在渐弱中全曲结束。由於立意新颖,指法独特,使此曲 “一举成名”应该说,张燕在当时恰到好处的把西方竖琴的技巧结合到古筝上来。此曲流传於海内外,深受大家喜爱。是一首运用传统的古筝技巧结合西方竖琴技术非常成熟的古筝作品。

此曲是根据中国民歌集五线谱版本集第16页 “浏阳河”编曲而成。

1972年8月份 学校分配工作开始,上海歌剧院多次与校方交涉,希望张燕分配到上海歌剧院。不允,张燕被分配到山东省歌舞团工作。
山东省歌舞团有两个乐队,西洋管弦乐队与民族管弦乐队。张燕在西洋管弦乐队里弹奏竖琴,在民族管弦乐队里她以独奏身份现身,经常代表省歌舞团参加一些大型活动。

1974年 山东省调演活动开始,张燕以 “东海渔歌”一曲自创独奏曲代表省歌舞团参加调演,被选为参加1975年的全国调演节目。

1975年 上海乐团组团出国,向山东借调张燕,上海乐团指挥曹鹏先生向当时的唯成份论(指以家庭出身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提出不同看法,坚持让专业水平高的张燕随团出国演出,直到完成这次出国任务。张燕在这次出国中,演奏了她自己创作改编的 “浏阳河”。
中国唱片社委派徐涛先生在山东录制了张燕的个人作品。曲目有:

  1. 浏阳河 湖南民歌 张燕曲 1971年 (取材中国民歌五线谱本)
  2. 草原英雄小姐妹 刘起超 张燕编曲 1971年 (取材电影 “草原英雄小姐妹主旋律)
  3. 东海渔歌 张 燕 刘起超曲 1974年作品
  4. 洪湖水 取自歌剧 “洪湖赤卫队”插曲 刘起超 张 燕 重写於1974年
  5. 钢水奔流 周德明曲 (周德明先生寄绐张燕的作品) 张燕演奏於1974年
  6. 渔舟唱晚 清代古曲 曹正先生版本
  7. 月儿高 王巽之传谱 张燕演奏

1976年 中国歌舞团组团出国访问,向山东借调张燕,在这次出国访问中,除参与合奏外,担纲独奏,演奏了她自已的曲目 “浏阳河” “东海渔歌”等作品。

[caption id="attachment_194" align="alignright" width="150" caption="东海渔歌"]东海渔歌[/caption]

1977年 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了以 “东海渔歌”为封面的筝曲八首。其中包括 “浏阳河”,“草原英雄小姐妹”,“东海渔歌”等作品。中央音乐学院委派院党委委员,附中校长方坤先生到山东协商办理张燕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一事,未成 。山东方面婉言谢绝。

1978年 文化部向全国征集人材,组合大型 “赴美国演出团”,张燕在经历4次初选后,最终入选。又一次进京参加集训,张燕在这次漫长的出国集训中,上演曲目包括她自己的作品 “草原小姐妹”,以及晋代作品 “广陵散”等曲目。

1979年 张燕在赴美队期间,在香港 “大公报”上,她发表了一篇文章《千日琵琶百日筝---张燕不同意这种说法》,表达了她对专业性古筝的看法。纠正某些人对古筝的片面理解。

1994年 4月21日,张燕49岁生日,她在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演出结束,她周身无力,不支倒下。第二天,确诊为直肠癌晚期。
当人的生命成为一个定数,当人知道自己将不久离开人世的时候,会对人生作许多重新的思考。透过生命的终点,看见的是美丽,是希望,是生命的灿烂。张燕在病中,最后弹奏的曲子,是《渔舟唱晚》。
一个漂泊在海外的音乐家,指端、心头萦回不去的是中国的民乐。

1996年 8月13日,张燕走完了51岁的一生。

张燕的双筝演奏,是她在艺术上的一大成就。她把一台普通筝加上一台转调筝,两筝并用,打开了古筝艺术的广阔天地。行家称,这样的演奏难度,目前能够胜任的,少而又少。

对于张燕的演奏,行家认为,这是典型的“大家风范”,她以其内在的音乐素养,能够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意境。乐评界用8个字评价张燕的古筝艺术:质朴于内,风华在外。

张燕在演奏的技法上也有许多创新。“大指托劈和琶音和弦”就是她的创新。

标签: 张燕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