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学习古筝的朋友,第一首正式学的曲目就是《凤翔歌》。这里收集了一些凤翔歌的谱子和试听的内容,并介绍了一些关于这首曲子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点用处。

按照惯例先欣赏一下这首曲子,边欣赏看我边讲解。

<embed 
src="http://bcs.duapp.com/hzguzheng/usr/uploads/2014/02/357843794.mp3"
width="180"
height="90"
loop="false"
autostart="false" />

这里提供一个下载地址:如果你喜欢就保存下来吧:

下载链接

《凤翔歌》的古筝谱

凤翔歌古筝谱

《凤翔歌》是山东筝的传统保留曲目,是山东琴书唱牌经过长期锤炼而器乐化形成的可以单独演奏的精致的古筝小品。虽然是小品,仍不失山东派古筝的刚劲有力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

《凤翔歌》是曲牌名,与曲子表达的内容并没有什么联系了,最多只表示其曲牌采自于安徽凤翔(凤阳)地区的民间小曲。

《凤翔歌》属于小板筝曲,所谓小板筝曲是民间演奏家将民歌或是琴书的唱腔、曲牌器乐化而来的,旋律以小巧为主,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乡土气浓,活泼而富于歌唱性,不受板数限制。

《凤翔歌》演奏要点:

演奏凤翔歌需要注意的有右手的托劈,左手的上滑音、颤音,指法组合“勾托抹托”等。

例如:

  • 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很有味道。它们的是6355,3655,两小节的第一拍的两个音刚好调换了顺序,一个是63,一个是36;第二拍是相同的。这样形成了一唱一和的效果。
  • 第十三小节是一个“勾托抹托”的组合,紧接着一个“勾托”。首先要看好音区找准弦位,再弹奏,右手正好在一个位置保持不动。
  • 第十四小节是两个“勾托劈”的组合。右手大指小关节托劈是山东筝曲的一个特色。由于传统山东筝弹奏时以真指甲(不戴义甲)演奏,造成右手大指小关节快速托劈演奏技法极富颗粒性,旋律常用16分音符连续进行,演奏要求指关节爆发力强,音色浑厚有弹性,造成一种珠落玉盘之效,为山东筝派中最突出的技法。所以大家要注意掌握此指法的要领。另外,很多朋友在劈的时候爆发力不够。
  • 第十九至二十一是完整的小乐句,可连贯弹奏。
  • 从第二十二小节开始,是前半部分的一个重复,不过音阶提高了八度。第三十七小节四个6的连续上滑要注意连贯,动作自然。另外,需注意的是6要滑到7,而不是1。

另外一个难点就是很多朋友在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初次接触到上滑音,关于上滑音在技法上一般规律要注意的基本要领:

  • 一定要先弹后按。右手弹弦后左手再下按筝弦,很多朋友可能由于紧张的关系,右手还没弹左手就按下去了。
  • 音高。左手按弦使上滑的音高升至上方弦的音高。按五声音阶排列,DO弦按滑音至RE音,RE弦按滑至MI音,MI弦按滑至SOL音,依此类推。
  • 时值。左手按弦,其音上滑的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
  • 音高的保持。上滑后须在弹下一筝弦时,左手再放松筝弦,不然上滑音就会有下滑音的音响。

上面说了这么多了,最后给大家欣赏一个凤翔歌的变奏版。虽然现在很少人弹奏这个版本,而且里面的很多手法现在用的人也不多了。但是个人认为这个版本很有味道。这也许正如毛Y说的,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总是趋向于一种大同,而不注重保留个性。用咱俗话说就是跟风。

今天在新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挺吸引人《中国古筝首位女博士毛丫:古筝文化交流》。呵呵古筝还有博士啊,几个古筝大师咱都了解,没听说有博士的哈。出于好奇,看了看这篇新闻。大家边听这个访谈,边看看我的感受。

[youku XODMzOTkyOTY]

原来毛丫本名李东博,中国人,5岁起师从古筝大师学习古筝,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她的老师可都是筝界泰斗级的人物,曹正、 邱大成、 王世璜、李萌、梁在平、王中山、李祥霆、许菱子、婉芬先、周望等。可以判断毛应该音乐天赋比较好,另外家世应该也不错。后多次赴日韩演出,并在东京艺术大学取得古筝硕士、博士学位。

在这个访谈中她结合日本筝及中国筝的文化、技法作了一些探讨。她能够有这些思考与她的经历分不开的,从她的简历来看,她跟多位古筝大师学习过古筝,这些大师也是不同流派的,当然演奏技法也不大同。另外她在日本研习过古筝。个人认为,古筝传到日本,日本在保留古代传统演奏技法上应该比国内更多些。因为中国筝在建国后经历了较大的繁荣与发展时期,很多技法是在这时期发展来的。

在节目的开始她演奏了一段日本筝曲。个人并不是怎么太喜欢这种风格,可能是听惯了中国古筝演奏的关系。不过说回来艺术这种东西可能并无明显的好坏之分,全在发之于心,受之于心,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审美观和偏好。

古筝的发展靠的是更多演奏者在技法上的提高变革,更多音乐爱好者对民族文化的积淀与思考,不断创作优秀的古筝曲目,只有这样才能继承与发展。

乐观的是现在古筝在国内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习古筝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对古筝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生力军的作用。同时值得忧虑的是,整个社会变的越来越浮躁。音乐的商业性也越来越浓,对音乐本身的追求却变的缺失了。

一次无意的机会听到了二胡曲光明行,当时就被它激昂的节奏所感染。在印象中二胡曲一般都是比较忧郁,哀怨的那种感觉,但是光明行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大步向前的感觉。请打开下面的音乐,让我们随着光明行的音乐来细细品味一下这首曲子更多的背景。

【创作背景】

光明行的“行”字是我国古代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形式。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光明之歌”的意思。乐曲反映了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
光明行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天华,创作于1931年4月。这正是刘天华音乐创作上取得成就的高峰时期,遗憾的是他于次年就离开了人世。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注:用萎靡不振是有贬低之意,但即使是在今天,我仍感觉很多民族乐器是比较委婉的。而且演奏民族乐器的也大多都是女性,加上很多民族乐器曲目是表现柔、怨、悲。民族音乐会走向什么方向,只有靠大家的努力了。)

在这首曲中,他借鉴了西洋音乐的进行曲曲式和转调手法,但音调风格仍然完全保持了民族音乐的语言特色,并在技法上创新立异地把小提琴跳弓、颤弓用到二胡上。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第三段结尾乐句力度较大的运弓和色彩华丽的十六分音符连奏,是刘天华孜孜不倦地探求和提高二胡专业技巧的表现。尾声的整个段落都用颤弓演奏,这在二胡演奏上也是一个创举。

【欣赏提示】

全曲由引子、四个段落及尾声组成:

  • 引子是用富於弹性的顿弓在二胡里弦上奏出的空弦音。这里的重复节奏音型看起来形似单调,其实运用得很巧妙。它象由远而近的军鼓声,清脆的声音划破寂静的夜空,在召唤和鼓舞人们前进!
  • 第一段旋律铿锵有力,充满激情,有很强的推进力。这一富於强烈感情色彩的乐句表现了追求光明者的激昂情绪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决心。而旋律的流畅,音调的高昂,以及在短暂的舒缓后又以连续附点音符和渐强的力度展开的曲调中都显示了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
  • 第二段曲调的特点是优美、柔和的,它在二胡里外弦上两次出现,造成调性和音色上的变化、对比。转1=G (均用内弦) 。这段音乐很富於歌唱性,犹如人们轻轻哼着进行曲,踏着整齐的步伐在行进。它展示了人们满怀信心向着光明前进时的内心世界。
  • 第三段音乐运用了短促的节奏和频繁的转调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作者使用了简洁的音乐语汇,却作了丰富多彩的变化。转1=G。这段忽上忽下的短促音型仿佛是人们从四面八方不断赶来加入这一前进的行列。结尾气势浩大,有着开阔的意境和气魄。似乎是人们已经汇成一股滚滚洪流, 准备向黑暗势力展开冲击。
  • 第四段以“5135”为骨干音组成的旋律,仿佛是雄壮的号角声。转1=G略为放慢的速度和连续附点音符的运用,更使音乐具有坚毅、稳健的气质。当曲调在外弦上重复演奏时,有一种庄重的色彩,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决斗已迫在眉睫,而高亢、坚定的音调预示了光明必胜!
  • 尾声是由第二段音乐稍加变化而成的,整段都由颤弓演奏。最后冲锋号般的音调是那样雄伟壮丽,犹如千军万马奔腾不息,使全曲达到高潮。

【刘天华其人】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大胆借鉴“西乐”改进国乐。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纳入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将传统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将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二平均律乐器。赋予这两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以新的生命。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说到刘天华,大家就应该知道刘氏兄弟。

刘氏兄弟是指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

老大,刘半农(1891-1934),名复,原名寿彭,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老二,就是刘天华了。

老二,刘北茂(1903-1981)原名寿慈,半农三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一生创作了《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独奏曲和大量练习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刘氏三兄弟为弘扬和发展祖国民族文化呕心沥血,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高尚品德。他们的不朽业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江阴刘氏“三杰” 。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的来历与赏析》的文章,有朋友留言希望能够提供渔舟唱晚的谱子。这里就送一个给大家参考下了。

这个谱子是用的比较多的一个版本,就称之为曹正译订版吧。点击下面的小图就可以打开完整的大图了,还算是比较清晰的,可以打印出来。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 align="aligncenter" width="413" caption="渔舟唱晚古筝谱"]渔舟唱晚古筝谱[/caption]

下面再附送一个渔舟唱晚的mp3试听地址:

[xiami id="1771171311"]渔舟唱晚 -- 王中山[/xiami]

怎么样,效果不错吧?可以对照谱子多听听,对把握曲子的节奏要帮助。

有些家长比较关心小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古筝比较合适,还有些成人想学古筝却有疑问我这么大的年龄了学的好吗?下面什么年龄学习古筝比较合适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少儿学古筝的最佳年龄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6-7岁是小孩子开始学习古筝的最佳时间。有几个原因:
这个时候小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掌握老师讲述的内容。

其次,小孩子的力量也比较大了。弹古筝是需要通过手腕和关节的力度来击弦的。孩子太小手上一点力度都没有,他们只能使劲地扒弦,这样反而倒会把他们练坏了。不过有时候也是因人而异,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小孩子的发育早晚也是不一样的。我碰到有的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还不如上幼儿园的孩子“壮”。太绵的孩子很难弄。

另外,这个时候小孩子的业余时间相对比较多点。从6,7岁到小学5,6年级,这段时间对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十级或更专业。从我教学的经验来看,很多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就很少有继续坚持了的。除非是他自己在这方面的兴趣特别浓。

所以说小学阶段是少儿学习古筝的主要时期。

2. 中年人学古筝

我教的学生中也有很多是中年人,基本上有30%的样子。大多数是白领或自由职业女性。她们学古筝的目的无非是兴趣驱使,使自己业余时间更加充实,同时可以提高气质修养。建议大家还是从基本的指法学起,只要能坚持完全可以学好的。有的朋友一上来就想学曲子,弹个什么流行歌曲啊。因为不懂指法,就无法用古筝演绎很多效果。这样可能弹来弹去总是那种味道,弹了几次后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另外学习古筝和任何其它乐器一样,不能急于求成。记得有次一个朋友就跟我说,下周要参加一个聚会,看能不能帮她能个曲子在大家面前秀一下。她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古筝,甚至对音乐也不是太懂。搞了好几天,最后还弹得不成样子,也只好作罢。

其实成人学古筝有自己的优势:
一是,时间比较自由,8小时之外的时间很多,可以做很多事情,充实一下自己是不错的选择。
二是,成年人的理解力和力量比小孩子强很多。一说就明白,就能理会。可能做起来会比较慢些,因为很多东西已固化了,要改正比较慢些。
三是,成人对音乐的理解比小孩子强。有时候小孩子虽然在弹,但他不知道弹的是什么东西,他无法理解曲子中的情感和意境,表达不了那种韵味。我有个学生的父亲,比较爱好音乐,因为当时环境的原因,小时候没有学过任何乐器。他小孩子上课的时候他在旁边看着,本来打算自己记着了回去好教孩子的。有时候在家他自己也拨弄一下古筝,后来兴趣比较浓厚了,每天弹那么一会。有次在我们家,当时也有很多朋友在,大家邀请他露一手。他弹了一曲渔舟唱晚,没有带指甲,弹的不是很快,但是他弹的很流畅,很有味道,真的有夕阳西下的那种感觉。

说点题外话,弹古筝是否能使人变的更有气质,更温柔,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也没有科学的解释。但是可以想象一位MM,一身素装,端坐于筝前,空气中散发着清香,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玉手轻抚,妙曼之音在指尖流淌,犹豫一股清泉直达心底。多么清雅的声色享受,定会激起无限的爱怜。
p0113

呵呵,写了这么多,一句话年龄不是问题。最后祝所以的小朋友,大朋友学筝快乐,得到你想要的。